Tuesday 29 September 2009

學佛 - 不是信與不信的問題



有個人,他聼某人說:

「宗教,是信與不信的選擇,不是你可以選擇相信多少。」

他完全同意,然後繼續說自己的感受:

「...讓我深刻體會到真要選擇一個宗教,需要的是義無反顧的信任情操」

他,是一個“虔誠”的佛教徒,在衆人眼中也是一個所謂“很資深”的信徒,奈何,我認爲,他以上的見解都不正確,可能缺乏對佛學深一層的探討/認知。第一,他應該了解,嚴格來説,佛教並不是一個宗教,也不是一門哲學(哈,有機會我也倒想嘗試解釋一番,暫時他可以先自己去research :P),所以如果他把“佛教相等于宗教”那就不對了。第二,佛教講究「信」、「解」、「行」、「證」--> 那就是説,信多少,解多少;解多少,行多少;行多少,證多少。佛教的信仰是由「疑信」,而「淺信」,而「深信」,而「堅信」。如來,是佛的十種尊號之一,佛教的道理一定會讓你體悟「真是如此」,你才會信受奉行,不是嗎?這不是我說的哦,而是佛陀自己本身對其弟子說的。

還有,在半信半疑的情況下去「信任」和「相信」,並不是他所說的「信為道源功德母」,而是「迷信」。佛教講求「正信」,不鼓勵「迷信」,那就是要你自己去親身體會(體悟)之後才相信,佛陀的體悟是祂自己的體悟,你無法直接受惠,祂只是把祂的體悟、經驗、智慧和藥方告訴你,你必須自己去親身體驗,自己吃那一帖葯方之後,才會知道葯的效果,直接受惠,而體悟是要根據個人的背景、文化、業力、智慧、根基、還有其他先天後天等等條件,因人而異,沒有絕對和固定的竅門;今天佛教有八万四千法門,明天如果你體悟之後可能又多了一個法門了,就好像佛陀時代哪有什麽“方便法門”、“環保法門”、“點燈法會的法門”、“慈善法門”等近代才“被發明”、“被發現”或“被體悟”的“法門”。

今天如果他不是佛教徒我就沒話説,因爲其他宗教,比如“唯神論”的基督教和回教都強調“信念”(faith),就是説如果你選擇入教,那你就要完完全全相信,不可以有任何疑惑,更不可以質問,因爲那是神或先知說的,因爲那時聖書裏寫的,絕對沒有錯,信者得救,不信者入地獄,甚至如果你在犯了五十年的罪之後,在臨終前如果虔誠入教,完完全全信任他們的一切,誠心誠意的懺悔,那或許你會有得救,一切罪惡可以因此而赦免。

好吧,佛教,信或不信?還是按部就班的學習和體會?我應該會選擇後者,因爲我希望我生生世世都有機會學佛,與佛學有緣,而不是三年、五年、十年、這一生就搞定了。總之,學佛,絕對不是信與不信的問題,根本不需要去擔心這一個課題,隨性中不忘用心不是好咯! :D

No comments: